|
|
液压支架乳化油首页-盛茂-苯胺:消费结构渐变,警惕产能过剩 |
苯胺:消费结构渐变 警惕产能过剩 |
|
近年来,我国苯胺生产和消费呈现出发展趋势。由于需求的增长,从2004年初到2005年上半年,国内苯胺市场一直产销两旺、价格飙升,因此许多国内企业纷纷看好苯胺市场前景,纷纷扩建或新建苯胺项目,一轮苯胺建设热潮正逐渐形成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国内苯胺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业内专家提醒,要充分了解苯胺需求市场变化,密切关注影响苯胺需求的消费结构波动,切忌盲目扩产,防止产能过剩。
市场看好产能跟进
目前,我国苯胺生产厂家已有20多家,总年产能力约为50万吨左右,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硝基苯催化加氢法。其中年产规模在2万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,约占**苯胺总生产能力的57.5%;年产规模为1万吨的生产企业有10家,约占31.7%;其余的年产规模在1万吨以下。
近年来,由于苯胺产品的供求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,一些苯胺生产厂家虽然加大了其装置的生产负荷,但产量仍然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,因此,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开始对老生产装置进行扩建或改造。如中石化南京化工厂在南京化学工业园新建的10万吨/年装置2006年投产;山西天脊集团13万吨/年装置,2005年底投产;中石油吉化公司计划将目前13.6万吨/年装置扩大到20万吨/年,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已完成;江苏梅兰集团今年计划将目前2.5万吨/年装置扩大到8万吨/年;泰兴新浦化工集团公司计划在今年将现有4.5万吨/年苯胺装置扩大到9万吨/年;江苏江阴双良集团3万吨/年苯胺生产装置2005年底投产。另外,一批国内为规模化MDI生产装置配套的苯胺装置也在建设之中。到2006年,去除一些小型装置因市场因素被淘汰和关闭而减少的产能外,国内主要苯胺生产装置的总产能将达到85万吨左右;而国内需求为73万~74万吨,将出现的产能过剩局面。
消费结构逐渐变化
我国苯胺的消费结构与发达**有所不同。在美国、西欧以及日本等**和地区的消费中,MDI占消费的,消费量约占苯胺总消费量的80%;其次是橡胶助剂,约占苯胺总消费量的11%;染料和颜料约占3%;其他约占6%。而2004年我国苯胺消费构成大致为:中间体的占30%,MDI占25%,橡胶助剂占15%,染料工业占13%,医药工业占10%,农药工业占5%,其他占2%。可以看出在占苯胺消费的MDI国内只有25%。目前,我国MDI的生产厂家只有山东烟台万华集团公司,随着其他MDI装置的建成,2005年我国MDI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0万吨,产量将达到约17万吨,对苯胺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4万吨,对苯胺的需求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。而染料和颜料及其中间体作为我国苯胺的传统消费,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,由于染料工业生产厂家多,布局分散,市场竞争激烈,今后几年我国染料及颜料对苯胺需求量的增长幅度不会很大。橡胶助剂作为苯胺的另一个主要消费,随着橡胶制品的需求量增长,对苯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,但看到我国橡胶助剂的产品结构也正在调整,这也给苯胺的需求增长带来了不定因素,橡胶助剂对苯胺的需求并不乐观。其他方面消耗苯胺较少,需求增长幅度比较缓慢。我国苯胺工业面临激烈的竞争。
企业亟须未雨绸缪
针对目前和今后几年我国苯胺生产与需求现状,业内专家认为,今后苯胺行业的发展应两条腿走路。
一方面开拓**市场。亚洲周边**苯胺资源并不丰富,尤其是韩国和印度等**对苯胺及其下游产品需求较大,国内要依托规模化装置生产出**的苯胺用以出口,进而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。另一方面,加大苯胺下游产品的或调整,苯胺的消费。应尽快扩大MDI的生产规模。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主要中间体对氨基二苯胺,传统生产工艺是采用苯胺与对硝基氯化苯缩合,而目前的清洁、低成本工艺则采用硝基苯与苯胺缩合。橡胶助剂企业应加大技术力度,以增加对苯胺的消耗量。 |
|
|
|
|